小米 YU7 上市遭多位用户投诉退定金,产能到底能不能撑住?
小米 YU7 自上市以来,订单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,然而,这一火爆销售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。近期,汽车投诉网发布消息显示,在短短两天内,至少有超过 20 位车主相继要求厂家退款,原因是小米刻意隐瞒交付日期,致使交车时间被无限延长。一时间,小米产能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,究竟小米的产能能否撑住这汹涌的订单潮,成为业界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。

从网上车主们投诉的内容来看,交付周期过长是导致大量用户退定金的主要原因。车主们晒出的截图显示,目前 YU7 的交付周期普遍在八个月左右。在发布会现场,雷军仅表示有 “少量现车” 可供交付,却未向公众透露如此漫长的交付周期。而所谓的 “少量现车” 订单,在闲鱼上竟被炒到 40 万以上,这也难怪不少已下单用户感觉遭到厂家刻意隐瞒,进而产生不满情绪要求退订。

深入剖析小米的产能情况,我们先来看小米一期工厂。据公开信息,小米一期工厂年产量大概在 15 万台左右,即便开足马力实行早晚两班倒,也只能勉强达到年产 30 万台的水平。而至关重要的是,主要负责生产 YU7 的小米汽车北京二期工厂,目前还处于验收阶段,最快也要到七八月份才能投入生产。以年产 30 万的产能水准来衡量,YU7 上市当晚订单量就接近 30 万,这就意味着现在定车的用户大概率要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提车。如此巨大的订单量与有限的产能之间形成了鲜明的矛盾,小米如今正面临被流量 “反噬” 的困境,能大量接单却无法及时生产交付,着实尴尬。
小米此前推出的 SU7 至今仍有大量未交付订单,部分车主甚至已经苦苦等待了 10 个月之久。在这种情况下,工厂既要努力消化 SU7 的老订单,又要兼顾 YU7 的新订单,生产压力可谓爆表。为了应对产能不足的问题,小米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布局。自 2021 年官宣造车以来,在北京亦庄规划投建了两期生产工厂,每一期的年产能规划为 15 万辆。其中,一期工厂已于 2023 年竣工并投入使用,二期工厂预计在今年 7 - 8 月投产。此外,6 月 19 日,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以约 6.35 亿元竞得亦庄新城 YZ00 - 0606 街区 0110 地块工业项目,多位业内人士推测该地块将用于建设小米汽车工厂三期项目,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小米对产能扩充的迫切需求。
尽管小米在产能建设方面动作不断,但短期内产能瓶颈仍难以彻底突破。从市场反馈来看,消费者的耐心是有限的。长时间的等待不仅可能导致用户流失,还可能引发更多负面舆论。同时,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其他车企也在虎视眈眈。看到小米 YU7 交付周期长,极氪等车企甚至喊话愿意为退订小米的用户补齐定金,试图借此机会抢夺客户资源。
对于小米而言,如何在提升产能的同时安抚好现有用户,成为当务之急。一方面,小米需要加快工厂建设与投产进度,确保二期工厂顺利投入使用并尽快实现产能爬坡;另一方面,也应与用户保持更透明、更有效的沟通,及时公布订单进度和预计交付时间,提升用户信任度。此外,还需优化生产流程,提高生产效率,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来挖掘产能潜力。
小米 YU7 目前的产能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若能妥善解决产能问题,满足用户交付需求,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;反之,若产能长期跟不上订单量,不仅会损害用户体验,还可能对小米的品牌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。在这场产能与订单的赛跑中,小米的下一步举措值得我们持续关注。